城市建设与发展
周十同, 王晓丹, 石玉堂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塑造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关键路径。运用专利共分类法对2010—2024年我国363个地级市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与收敛性分析等方法,系统探讨其时空演化特征、驱动机制与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整体呈“U”型演化趋势,并具有显著的“东高西低、中部崛起、东北乏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尚未形成明显的分化格局,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整体非均衡的主要原因。从产业内部融合看,实体经济产业内部融合水平显著高于人工智能产业内部融合水平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且变动趋势更具滞后性与不确定性。从演化趋势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与空间邻近效应,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σ收敛特征,但不具备显著的绝对β收敛或条件β收敛趋势。从形成机制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环境优化与科学支出强度是当前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三大关键因素。从经济效应看,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率提升,有助于打造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环境。